【入院前情况】
尿蛋白(+)、潜血(3+),面部及双腿水肿、身体乏力、尿中泡沫增多、气喘。
【出院情况】
尿蛋白(-)、潜血(+-),乏力、憋喘等不适症状消失,尿中泡沫减少。
【复查情况】
【治疗经历】
“我这病已经37年了,一直不见好,去年病情又加重了,本以为治不好了,真没想到来疗效这么好啊……”说这话的是已经73岁的慢性肾炎老人王秋菊(化名)。
家住青岛胶州的王秋菊老人从1976年开始就经常出现双腿水肿的症状,由于水肿不明显,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便一直没有检查治疗。直到2012年7月份,王秋菊在新农合 免费体检时查出尿蛋白(3+),后来又出现了尿频、尿痛等症状。当地医院建议去上级医院治疗,随后王秋菊先后去了胶州、黄岛等医院就诊,均检查尿蛋白(3+)潜血(3+),被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半月左右未见好转,便带药回家治疗。
2013年2月11日,王秋菊感冒后出现了气喘、咳嗽等症状,在本村诊所用“地塞米松”输液治疗后水肿加重。王秋菊意识到病情再这么发展下去后果会很严重,非常着急。
很幸运的是,王秋菊在崂山区工作的儿子想起自己公司附近有家专门治疗肾病的医院:
青岛肾病医院,便亲自到院打听考察,得知很多难治的水肿病人在这里都成功安全地消肿,而且指标也都好转了,他决定带母亲来试试。
王铁民院长在为王秋菊查看舌苔
2013年2月15日,在儿子的陪伴下王秋菊来到了青岛肾病医院。当时的她面部及双腿水肿、身体乏力、尿中泡沫增多、气喘,血压130/90mmHg,尿蛋白(+)、潜血(3+),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王铁民院长根据她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水肿,证属气阴亏虚,水饮内停。
以益气养阴、利水逐饮为治疗原则,王院长为王秋菊制定了“
循经护肾疗法”系统治疗方案。
入院第二天,王秋菊就开始接受“循经护肾疗法”治疗,通过经络给药、中药泡脚等治疗,王秋菊出汗、排气明显。主管大夫告诉她,这是身体毒素借助排汗、排气等方式排出体外。
正在做循经护肾治疗的王秋菊
经过“循经护肾疗法”治疗一周后,王秋菊乏力、憋喘等不适症状消失,尿中泡沫减少;治疗18天后,经复查,其尿蛋白成功转阴,潜血降到了(+),病情大好。
王秋菊及家人对治疗效果很满意,非常认可医院的“循经护肾疗法”,表示一定会继续巩固治疗。